「亲密关系」书评 读书心得3000字(2)篇

时间:2019-08-05 17:45:12 作者:admin

亲密关系

作者:克里斯多福·孟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永恒真挚的亲密关係,却又害怕再度受伤。他告诉我们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酿造幸福秘方——没有人能年复一年地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

「亲密关系」书评 读书心得3000字 第(1)篇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和谐的亲密关系,一定是远离小我的控制,无时无刻都是“自然的”。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过程。

有人说,爱情没有道理可言,有的人会心甘情愿多付出一些,有的人会心安理得多得到一些。没错,爱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的现实情况就是如此,但我们仍然有权利知道完美的爱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更有人说,爱情有寿命之说已经被人证实了,既然爱并不能永久存在,那么还煞费苦心去维系它干什么,不如让它随风而逝。这也没错,可是当大多数人义无反顾地将爱情演变为亲情时,它还是一样需要维护。在这里有两个办法,只能根据情况选择其一:

方法一,双方都明白给予爱和获得爱的重要性,以及最适合双方的途径,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关注和维系爱的平衡,简称爱的双修法。  方法二,无法让对方进入“双修”,那么只能加强自我心灵修炼,简称爱的自修法。这种方法虽然是一种自欺,但也是维护个人心理健康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因为俗世之中没有绝对的公平,不公平是一种常态,只不过有程度的多少之分而已。

那么普世大爱又从何而来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心中普世之爱的多少是有显著差异的:有的人爱心无边,即使是素昧平生,也热忱相助;有的人随时可能怀疑他人行为的动机,不仅告诫自己“防人之心不可无”,还热衷于传播社会负面消息。更有甚者,极端自私,草菅人命,无视他人生命尊严……。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呢?

克里斯多福.孟在他的《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一书中写道:“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都投射在那个特殊的人身上,期待自己的需求会在那个人身上获得满足。但是,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满足你的所有需求,填补你从小以来匮乏的。”我觉得,这段话至少说出了一个真相,那就是大多数人在小时候得到的爱都是不完美、不充足的,因为大多数人的父母和家庭都是不那么完美的。可不可以大胆设想,我们每个人爱心的表现也是自己与父母之间经历的投射反映过程,只不过投射的方向和方式不太一样,因此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有人过度弥补,有人变向反射,有人投射到爱人身上,有人投射到社会之中?当然,我们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仿佛聚焦和变焦过程,由心里那只隐秘的镜头,映出自我存在的世界。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得到充足的爱,可能会投射到他的爱情方式上:无休止地希望得到爱,即使是来自不同的对象也来者不拒,这样形成了过度补偿(真实原因是小时候得到的爱极度缺乏);无休止地考验对方,看看把对方赶走,还会不会回来,如果回来了才是爱我,不回来就是不爱我,这样形成了变向反射(真实原因是小时候希望父母回来而他们并没有做到)。如果一个人对社会存有大爱,要么如同印度圣雄甘地一样,观察到社会缺陷之处后反复自省,最终将灵魂升华到极高层次,大爱众生;要么因为小时候得到了充分的爱,成长后储存的爱被放大表现出来,映射到整个社会,才有了源源不绝的爱的付出。反之,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没有得到爱的储存,要么他会无视他人的需求,自私自利;要么他会要求爱人、家庭、甚至整个社会还他公平公正。其实,爱从来都不能靠剥夺他人获得,必须从自我心中感性而生。

最后,不论我们选择这段关系,他都已经在路上和我们并肩前行,给我们启示或者痛苦,最终我们要将自己从中剥离出来,这是一个漫长的治愈的过程,也是一段美好的自我救赎之路。希望我们在爱的路上看得见自己,也听得见别人,把沉睡的,迟疑的,还有无趣的那个人唤醒!

推荐阅读~作者用两年时光写完~我们需要一生去学习和体验~适合我,可能也会影响你~

「亲密关系」书评 读书心得3000字 第(2)篇

《亲密关系》爱一个人是遇见更好的自己

感悟

亲密关系中,理解商量,坦诚,不竞争,无私爱,自省,不试图去改变对方,不要想当然为你好,也不要一味牺牲让步...

书摘

●写下初遇时,你在伴侣身上发现的所有优点,相处至今新发现的优点也加上去。然后,另外拿一张纸,把你现在在对方身上看到的缺点写下。把两张表放在一起,第一张表上列的每一项得十分,第二张表上列的则扣十分,看看你的亲密关系是正分还是负分。

●恐惧与无知是造成所谓的“亲密关系失败”的两大原因。

●不要对彼此做过度的情绪索求。期望=愤恨的前身。了解自己的期望及其背后的需求。

●偏差行为: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我们本来应该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伤痛,却往往怪罪伴侣伤害我们。

●不要吵架,而是寻找想吵架的理由(不被重视的痛苦),寻找解决方法。会争吵是因为你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问问对方哪些话或行为会让他/她真正受到伤害,然后保证以后会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注意与负责。

●如果神要毁灭你,会先让你骄傲。”如果神要毁灭你的话,你只要对他们发怒,让他们变成错的一方就行了。如果你理直气壮,就连神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

1.我想要什么?

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3.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如果无计可施,就选择臣服吧!赢得起道理,却输了爱情!

●处理痛苦的情绪:

方式一:向感觉吸入空气

方式二:如实如是地接受

方式三:触摸疼痛

方式四: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

方式五:运用肢体表达

方式六:笔者的方法

方式七:听听感觉说什么

方式八:感谢的效用

方式九:分享你压抑的感情

我常建议争吵中的夫妻,在其中一人说话的时候,另一人就想象自己正在看着一面镜子。

●逃离受害者监牢的原则如下: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寻找新方法)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态度。我创造了这个烂摊子。

这个烂摊子是我的一部分。

我得到平静了,真的!

在我们因了解而成长后,“责任”这个词的含义也从罪恶和羞耻变成回应和自由。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从已知中解脱》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进退两难时。我愿意接受这两个选择中的任意一个,或都不选。我最想要的东西就是真理。

只要真心想要,你就能得到。

●你一生中做出的牺牲,都是为了埋伏在你心中的“坏人”而做补偿。如果你的动机是为了爱或为了了解爱,那么你就只会注重付出的过程,并且了解只有在真心付出的时候,你才会用开放的心去“接受”。

你有能力对伴侣的行为做出响应,而不是采取牺牲的方式。

●如果有竞争心态,公开自己的竞争心态而不退缩。

●知道怀疑存在心中,但不要屈服怀疑。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607287652@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