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书评 读书心得3000字(2)篇

时间:2019-08-05 18:02:06 作者:admin

我们仨

作者:杨绛

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我们仨」书评 读书心得3000字 第(1)篇

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通过文字重温他们走过的路生活的岁月,记录下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他们小两口相伴一生的故事成为千古爱情绝唱,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喜欢读书写作,一同谈诗读论诗,喜欢分享彼此生活的乐事,风趣幽默的他们把生活的苦一起熬成了甜~

他们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有温度感受力很强大~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充满妙不可言每天都充满趣味

无论孩子长到多少岁,在父母的眼里终究是孩子,我被他们和女儿感情深深打动,六十岁的老人家了在父母的眼里始终像小孩儿一样,对话或者言语的描写都充满父母对女儿的宠爱~像小孩儿一样,想必圆圆也一定是身在福中很幸福吧

杨绛先生很多生活的琐事都描写得细致入微,充满柔情~细微之处可见他们相濡以沫感动人心的故事

不吝于分享真是难得可贵,两个人天各一方,但日常的分享紧紧把两个人系在一起。有时候就是很平常的小事,因为从你口中说出来都变得妙不可言~想你跟我分享你身边好玩的或不好玩的事儿,是希望我能离你更近一点点

杨绛先生难得的,是从始至终的可爱。

是那种不低俗的有趣,不慌张的追寻,不攀比的入世。

最早钱锺书给杨绛写信,约她见面。

见面时,钱锺书第一句话就说:“我没有订婚。”杨绛回答说:“我没有男朋友。”

杨绛也非常幽默。

一半是自身带的,一半或许是后来走近钱锺书又沾染了点。特别喜欢她那种幽默又从容隐忍的感觉,特别挠人。

就算遇到了再大的事儿,也用这种态度轻轻揭过。表面上是淡定和幽默,内里的辛酸自己消化。

98年末,钱锺书去世,不曾在人前留过一滴泪的杨绛说:

“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可是逃到哪里去呢,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我们仨》这个名字也透露着云淡风轻的悲伤。以平常心书写生死离别,不是大悲,而是相信留下的人,要代替离开的人,过的更好。

知识分子的贵族气概,痛不可对人言,以风趣化解,消化成一片霁月清风。

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永远有动力去挖掘新鲜事

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读书思考

把彼此放在心上用笔好好呵护

不在身边时记录下对爱人的念想

一起在生活中实践品尝生活的滋味

永远拥有相信的能力相信爱相信彼此

年轻时也以为一老就全老

而今知道,被我知道了

人身上有一样是不老的

心,就只年轻时的那颗心

心要一直年轻纵使岁月催人老

摘录:

我说,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心挂肚肠,以后就不用牵挂了。我说是这么说,心上却牵扯得痛。锺书点头,却闭着眼睛。我知道他心上不仅痛惜圆圆,也在可怜我。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仨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现在我们仨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

我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几年来,我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可是这回我却觉得应该争执。

一个人的出处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我只能陈说我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他反抗父母。我记起我们夫妇早先制订的约,决计保留自己的见解,不勉强他。

沦陷区生活艰苦,但我们总能自给自足。能自给自足,就是胜利。锺书虽然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

我们仨人在一起,总有无穷的趣味。

我们对坐吃晚饭,其乐也融融,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友人的同情和关怀,说不尽的感激,心上轻松而愉快。三人同住一房,阿瑗不用担心爸爸妈妈受欺负,我们也不用心疼女儿每天挤车往返了。屋子虽然寒冷,我们感到的是温暖。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们仨」书评 读书心得3000字 第(2)篇

这是一部很早就想看的书。对于钱钟书和杨绛令人羡慕的爱情早已被人们所传颂,“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娶亲,遇到你之后,从未想过娶别人,娶了你几十年,也从未后悔娶你”。

书中“古道上相失”这一段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杨先生看似平淡的叙事中却夹杂着令人悲痛的话语,不仅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已经好久没有因为读书而流泪,记得还是在多年前看《穆斯林葬礼》最后新月死的时候自己哭的稀里哗啦,也许人面对生死离别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令人绝望的情绪,杨先生在自己也已经八十多岁的时候,接连遭受了失去最亲近的两个人的打击,又怎么能不让人绝望,很多语言痛得让人无法呼吸,也许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思想的载体,从杨先生的语言中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她的巨大悲痛!如今杨先生也已离开人世,我们仨终于相会了。

死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都要面对的事情,“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也许每个生命于浩瀚的宇宙来说,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但生命赋予每个人的意义和生平,将会成为时间星海里一颗永恒而闪亮的星。 ​

再感受一下杨绛笔下亲人离世的情景:

我天天带着自己的影子,踏着落叶,一步一步小心地走,没完地走。

我心上又绽出几个血泡,添了几只饱含热泪的眼睛。

我知道梦是富有想象力的。想念得太狠了,就做噩梦。我不敢做梦了。可是我不敢不做梦。我疲劳得都走不动了。

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

我说,自从生了阿圆,永远牵心挂肚肠,以后就不用牵挂了。

我说是这么说,心上却牵扯得痛。钟书点头,却闭着眼睛。我知道他心上不仅痛惜圆圆,也在可怜我。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自从失去阿圆,我内脏受伤,四肢也乏力,每天一脚一脚在驿道上走,总能走到船上,与锺书相会。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

还没到客栈,一阵旋风把我卷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转,晕眩得闭上眼睛。我睁开眼睛,我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现在只有我一个人来怀念我们仨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607287652@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