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推理小说一定要有死亡,这本书所触及的或许就是最残忍最令人绝望的一种情境。一起事件,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改变。仿佛跌入蛛网般绝望的挣扎,可这黑暗的尽头在哪里?世界还会有光亮吗?薰子放弃所有,坚持守护的这一切真的像想象的那样吗?我心里的可爱宝贝,却成了別人眼中骇人的怪物。他们说我把瑞穗当成玩具,說我在玩弄一个死去的人。我不懂,瑞穗明明还活着,他们为什么说她死了呢?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死亡是一个瞬间,其实死亡是一个过程。绝望的守护,遥远的念想,无尽的挣扎。当希望变成一种绝望,痛苦有如无边的黑暗吞噬人生。挑战人性与道德的界限,对人类心中之爱的终极考验。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书笔记2500字 第(1)篇
世界上有很多痛苦,来自于意外。不管你说多少对不起、我愿意代他去死,都没有用。
看到这本书里的女儿瑞穗是因为在游泳池溺水而造成脑死亡,我想起来今年八月份发生在一家健身房里的事情。这家健身房是健身器材和游泳池一体化的场馆,本来夏天游泳的人就多,而且因为是小孩子放暑假,所以场馆里人挤人。我办健身卡是为了游泳减肥,之前试了跑步、跳操什么方式都坚持不下来,还很累。听说游泳的效果很不错,我就选择离家近的健身房了。
不过我没有考虑到附近小区的小孩会这么多,健身房推出少儿游泳培训课,结果场馆里震天的孩子打闹身影。小孩子聚集在一块本来就很容易出问题,健身房为了安全问题明确规定必须家长坐在游泳池边看着孩子。可是有的家长会不得空,就安排爷爷奶奶带着。
这一天,有一个小一点的男孩子是由奶奶和妈妈陪同来的,另一个大男孩只有爷爷陪同,而且这个爷爷只是坐在前台的休息区,不时跑出去抽烟,没有进入游泳馆区域。矛盾就这么发生了,大男孩和小男孩在游泳池里玩耍,说是大男孩,其实只是个子高一点,都是上小学的年纪,闹得天都要塌了。两个人突然开始争一个球球,开头是在水里你追我赶,后来就不对劲了,小个子快要追上大个子了,大个子直接按着他的头硬生生把他往水里闷。我刚下水,只敢在角落里练习打腿,然后就听见两个女人的尖叫,馆里本就有回音,吓得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抬头就看见几个游泳教练冲过去,马上从水里拉上来一个小男孩。
有惊无险,男孩呛了几口水,没什么生命危险。可是妈妈和奶奶吓坏了啊,那个大男孩一边按一边说“再抢我就淹死你!”然后两家人就在前台闹起来了,抽烟的爷爷问问男孩的受伤情况,然后说:“我道歉好了吧?”本来就是他家孩子不对,虽然人家婆媳俩说话声音是大了很多,嚷嚷着说话的,可是很明显你这态度让人太恼火了啊!什么叫“道歉好了吧?”委屈你了呗?
这时候大男孩就开始哭,爷爷也不乐意了,谁家孩子都是宝贝疙瘩,心里都疼啊,健身馆负责人出面也协调不好,婆媳俩报了警,等警察来了围观的人更多了,我就收拾东西走了,不知道后续怎么样。
婆媳俩不会游泳,两个人出事都是坐在那里后怕地哭泣。我觉得只要有共情能力的人都可以理解她们的心情,如果当时出事了,对方又是小孩子,赔钱又有什么用呢?就像若叶一直隐瞒瑞穗出意外的真实情况,最后小孩子道歉要帮忙照顾她一辈子,能安慰熏子失去健康女儿的痛苦吗?
作为丈夫的和昌工作繁忙,在熏子怀着儿子时第一次被发现出轨,之前还有多次出轨,两人选择暂时分居。然后在两人为孩子面试知名私立学校时女儿发生意外,溺水送进加护病房,再到被医生判断为大脑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几乎可以说是脑死了。
悲剧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来临,每个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可是熏子是从始至终都一直坚持不懈的那一个,她积极跟在护工身后学习护理知识,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只要她还在呼吸,她就有苏醒的可能。
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和昌也开始帮忙,给女儿做“借助横膈膜起搏器”帮忙自主呼吸的手术、安排星野上门为瑞穗锻炼身体肌肉等,这些背后都是大笔的金钱支出。
在瑞穗病后,似乎每一个人表面上都是尽心尽力的,可是慢慢地随着照顾时间变久,熏子对待瑞穗开始不正常了,或者她的爱开始自私了。她训练女儿的身体肌肉、带女儿参加儿子的学校典礼,甚至还操控女儿的面部表情……先是儿子生人受不了,小孩子在学校里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毕竟只是小学生,只是觉得躺着不动就是死亡,还不会分清脑死和正常死的区别。想一想熏子的行为就觉得恐怖:她还强逼着生人邀请同学回家来看看“会动”的瑞穗。
就算是一个成年人都很难接受,比如说当时星野的女朋友真绪,看到突然抬起右手的瑞穗,吓得直接不告而别,光是想想那情形,我读到那里的时候都头皮发麻,更何况是一群小孩子?
熏子的执着是有道理的,她希望不只自己承认瑞穗还活着,别人也要承认。她是一个孤立无援的母亲,我可以理解她痛苦的感受。后面她见儿子并没有通知同学参加庆生会,大为恼火给了生人一巴掌,从这开始她就病态了,再到报假警通知警察上门……报假警不需要负责任的?不过好在从这时候她可以接受女儿的情况了,慢慢地放手。
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难以放手让孩子离开是正常的事情,可是“死者已逝”,只能节哀顺变。
熏子听若叶是因为给自己拣戒指才出的意外,而且也没有及时呼救的时候,反应竟然是“原来是这样”小声嘀咕???我可能真的没那么大度,我觉得作者这里处理的不是很好,反应平淡过度了。
总的来说还是挺好的一本书,不过日本作者都有多条线索发生写作的技法,不是平铺直叙的那种,一开始看的时候很难坚持下去,读了几章情节展开就好了。
很多读这本书的网友说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会一直救到没钱救、无力回天为止,我的答案是:我也一样,一直等到你停止呼吸,虽然肉体消亡,但是会让你活在我的心里。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书笔记2500字 第(2)篇
#读都读了不如就写个简单的书评吧#
这本书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时,我简略的看了看书评,因为怕被剧透的太彻底,或者怕被主观性特别强的评论影响,我在看书之前看评论总是大致浏览。然而除了差评以外,还有很多评价觉得一般,我也就没有读这本书。幸亏它又一次进入了我的视野,而幸亏这次我选择了它,我觉得这是一本很棒的,引人思考的书。幸好我没有最终错过它。
东野圭吾的书总是带有思辨的,带有质疑的。他借由不同人物,展现不同观点,并对社会现象亦或是道德法律,提出质疑。他也总能就一个大的难题,一步一步推进情节的发展,在思辨质疑中,慢慢给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解决方案,让书读起来流畅,且更吸引人。
是的没错,这本书就讲了小女孩发生意外之后的事,整本书都在讲这个。我在之前的别的书评中也说过,我很讨厌小孩,我对小孩比对其他人会更没有同情心。很多人在面对别人的悲剧时,总是格外理智,做出最符合利益的选择。那是因为,自己不是利益相关人,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书中的小女孩,如果带入成自己最爱的亲人,还会觉得这么做是在玩,这么做没有意义吗?
之前看了一本书《莉莉和章鱼》,主人公最终选择了安乐死自己的狗狗,但是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一旦真的选择放弃治疗,选择死亡,就什么都没了,什么都没了。所以当最爱的亲人心脏还在跳动,呼吸还在继续,甚至还在生长的时候,我怎么舍得放弃,我怎么舍得承认他脑死亡?我怎么舍得在他心脏还在跳动的时候就开膛破肚挖出鲜活的器官去救助其他也许很可怜但我根本不认识也和我不相关的人?
看书的时候我就觉得为患有心脏病的小女孩募捐的那段应该是假扮的。尤其是那些观点,如果是老师提出的,真的是太自私太残忍了,没有人有资格那样去巴不得别人捐赠器官,凭什么?所以后来心脏病小女孩的家人的说法也真的很正很棒。
书中的母亲对待女儿,并不是当成玩具,她需要安慰,她走不出来,但是她也真的幻想或者希望有一天,女儿能好过来。科学的发展,人体的奥秘,谁知道呢?而其他人能够走出来只不过是爱的没那么深罢了。最后举刀冲突的那段,再次直击了法律和政府的界定不清。然而我觉得,医院如果自主判定脑死亡,对心脏还在跳动的患者就那样停止治疗,也很残忍,且没有给亲人选择的权力和接受事实的时间,更何况,谁知道是不是误诊呢?或者说谁会不希望奇迹发生呢?这个决定当然是应该由有情有义的家人来决定,而不是由没有关系照章办事的其他人来决定啊。
我觉得日本有这样一位总是心系自己国家的现状和发展的作家,是日本的幸运,虽然我觉得东野圭吾的书结局往往政治正确,然而有这样的思辨和质疑,真的很宝贵,也很给人启发。
我希望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能健健康康的,和我一起生活到很久很久,很久很久的以后。